9日上午,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回應延遲退休方案問題。他表示,延遲退休方案肯定會在2020年之前出台,但對於是否如所傳的“延五用十”以及是否開展試點等問題,尹蔚民並沒有作出回應。(3月9日《法制晚報》)
  關於延遲退休,不但“在社會反應上,反對者居多,能達成共識較少”,而且相關專家對延遲退休是否勢在必行還在展開激辯。而此刻人社部部長尹蔚民,給出了“延遲退休方案肯定會在2020年之前出台”的時間表,明確表達了“延退”勢在必行的決心。
  就算延遲退休方案在2020年出台,也剩下不到6年時間。問題在於,在這不到6年的時間里,“方案”能不能解決已經浮出水面的諸多問題,妥善處理好各種實實在在的矛盾?因此,當“延退”在社會反應上,反對者居多,能達成共識較少的現實狀況下,即便“延退”勢在必行,關鍵也不在“時間表”上。
  延遲退休為何引發如此大的社會反響?首先它類似於一項既定契約的變更。當人們投入這份社會保險時,已經對人生的相關方面,做好了打算和安排。若要對既定契約實行變更,在雙方沒有達成共識,甚至在反對者居多的情況下,在解決好這些問題前,“時間表”不是關鍵。
  當然,本人眼界有限,也許沒有看到“延退”的積極意義,但目光所及,“延退”帶給不同社會群體、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生活現狀的人,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我曾經在相關評論中,用“續杯”和推遲“開飯”比喻“延退”:對於正在享受權力“盛宴”,以及那些在人浮於事的輕鬆崗位上拿著高薪的人來說,“延退”無非是“續杯”;而如中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提到的“下崗分流的那一代人”,“延退”就是推遲“開飯”。這種由“延退”造成的不同結果,對“續杯”者而言,何樂而不為?而對等著拿到退休金,可以過上有尊嚴生活的人來說,無疑是被推遲了“開飯”時間。這個年齡段的人,退休都已經進入倒計時,不少是靠最低生活費艱難度日,成了家庭的累贅,“延退”對他們來說,引起的焦慮和失望是不難想象的。
  再說,關於延退的理由,除了“人社部明確表示延遲退休是必然選擇”的大勢所趨外,相關專家學者的言辭也是眾說不一。就連看上去最上得了臺面的“養老金缺口”,最近也被相關部門否認。至於那些“國際接軌”的說法,更是不知國情的可笑藉口。那麼,在大多數人還不明白為何要“延退”的社會背景下,或者說此起彼伏的種種說法還難以服眾的局面下,假如按照“延退”的時間表硬性推出,在不到6年的時間里,能否解決好社會各界眼下已經發現的現實問題?就算被“下崗分流的那一代人”,再為“改革”做一次犧牲,也起碼要做到明明白白吧?
  因此,無論延遲退休是不是必然選擇,希望在“延退”這個“時間表”期間,切實解決好“續杯”和推遲“開飯”的問題。因為,階層分化造成的社會不公,是很多社會矛盾的根源,在縮小貧富差距,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下,有涉民眾切身利益的“延退”政策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即使“延退”是“必然選擇”的好政策,但至少在目前的社會反響下,不宜給出簡單的“時間表”,而應該用周全的實施細則,填充這個“時間表”,讓公眾充分討論。這樣,“續杯”者喝得心安理得,同時也不會耽誤另一部分人“開飯”。
  文/知風  (原標題:是否實行“延退”關鍵不在“時間表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pwqivt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